南都讯 记者卢亮 日前,招商银行及旗下的招银理财因存在未能有效穿透识别底层资产等行为,被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处罚,两张罚单共计1200万元。
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6月28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布行政处罚信息显示,招商银行理财业务存在以下违法违规行为:一、未能有效穿透识别底层资产;二、信息披露不规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二十一条、第四十六条及相关审慎经营规则,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对招商银行给予罚款350万元的行政处罚。
同一天,招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因未能有效穿透识别底层资产、信息披露不规范,被罚款850万元。
公开资料显示,招银理财于2019年11月成立,是一家面向市场、经营资产管理业务的独立法人平台。目前,招商银行为招银理财主要股东,持股90%,摩根资产管理JPMorgan Asset Management持股10%。
按照招商银行2023年年报,截至2023年末,招银理财管理的理财产品余额2.55万亿元,较2022年末的2.67万亿减少1200亿元,同比下降4.49%,理财规模持续缩水。报告期内招银理财实现净利润31.90亿元,同比下降11.22%。截至报告期末,招银理财总资产210.62亿元,净资产201.35亿元。
而最新财报也显示,2024年一季度,招商银行实现营收864.17亿元,同比下降4.65%;实现归母净利润380.77亿元,同比下降1.96%,呈现“减收又减利”局面。
焦点
穿透底层资产 投资者更能清楚资金流向
实际上,今年已经有多家理财机构因“未能有效穿透识别底层资产”而受罚。什么是底层资产?为什么要穿透底层资产?
近年来,“底层资产”一词频繁在金融监管政策出现。早在2015年11月,中央结算公司发布《关于增强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要素等事项的通知》,把底层资产划分为15类,其中主要是金融资产,包括现金及银行存款、货币市场工具、债券、理财直接融资工具、新增可投资资产、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金融衍生品、另类资产、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等。
有业内人士提醒,投资决策的核心是穿透底层资产,识别底层资产,知晓资金的实际流向。越清晰的底层资产,投资者越清楚知道自己的资金流向,才能更好地把控风险。